传感技术为智能农业做出贡献的可能性(通过品种培育防治盐害篇)——开发耐盐害水稻以应对气候变化
东北大学与农研机构开发出耐盐害水稻。为了分析这种水稻的耐盐害性要素,东北大学和村田制作所于2022年6月到2023年3月在联合开展一项使用土壤传感器进行的“分析地表根系水稻耐盐害性要素的实证实验”。传感技术是如何对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做出贡献的呢?关于具备耐盐害性的水稻的概况以及传感技术的活用,我们听取了从事研究工作的东北大学技术专业员半泽荣子女士的见解。
搜索到 22 篇文章。 1 - 10 篇 / 22 篇
东北大学与农研机构开发出耐盐害水稻。为了分析这种水稻的耐盐害性要素,东北大学和村田制作所于2022年6月到2023年3月在联合开展一项使用土壤传感器进行的“分析地表根系水稻耐盐害性要素的实证实验”。传感技术是如何对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做出贡献的呢?关于具备耐盐害性的水稻的概况以及传感技术的活用,我们听取了从事研究工作的东北大学技术专业员半泽荣子女士的见解。
农业的理想之一就是“文化发展、环境、经济、生物和地区能平衡保持可持续性”。村田制作所现已开始批量生产能为实现这一理想做出贡献的高性能土壤传感器。
通过传感器与AI的融合,构建人与机器的新关系
能检测出脑波以及大脑中所想之事的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另外,作为连接人和机器的接口而得以活用的BMI(Brain Machine Interface,脑机接口)已经出现了实用化的可能性。下面为大家介绍BMI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力。
让制造业DX成为现实的智能工厂
在工厂内使用的机器人进化得更为聪慧,不仅可将定型作业自动化,还可根据现场状况自主地进行作业,并与人的动作进行协调。本期中我们将以汽车工厂和半导体工厂等为例,介绍先进的机器人的使用场景及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2011年日本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使大规模的农田因海啸受到损害。由于担忧农作物会因海水入侵遭受盐害,所以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对受灾农田广泛实施了除盐作业。并且还以除盐后的农田为对象,开展了活用土壤传感器进行盐分浓度观测的实证试验。传感技术能为农业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呢?为此我们采访了原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的菅野均志副教授,向他了解了一下有关除盐作业的概要以及传感技术在智能农业中的活用。
实现智能城市和数字孪生,精细的3D城市模型则必不可少。目前,各国正在整备和构建符合国际标准“CityGML”的3D城市模型的开放数据。下面以“超大规模”之称的日本的CityGML“Platea”为例,为大家介绍3D城市模型在城市规划、防灾计划、电子设备的设置和模拟运用等方面的多样化活用范例。
第一产业的多元化经营是指生产者(第一产业)从事加工(第二产业)和流通/销售(第三产业),以谋求多元化经营。目的是抑制产品批发环节引起的价格变动,增加产品附加价值,提高生产者收入,同时振兴地区。
随着在家办公和在线会议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女性不再进行之前已成为每日例行公事的化妆。在这种形势下,为化妆品行业刮起一股新风的是利用了AI和物联网等技术的“美容技术”产品。
通过传感器与AI的融合,构建人与机器的新关系
通过利用传感器和AI,可以用数值测量出人类的感情,例如幸福感、满足感、工作热请等。下面介绍的是通过了解人的主观感情而开启的新应用等等。
通过传感器与AI的融合,构建人与机器的新关系
融合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VR/AR,以及能够支持大容量无线通信的5G技术正不断普及。以下就通过这些技术扩大远程工作利用范围的情况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