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填补作业人员之间的熟练程度差?岩手村田制作所篇(下篇)的主要图片

智能工厂案例研究

如何填补作业人员之间的熟练程度差?岩手村田制作所篇(下篇)

3. 通过反复沟通可以看到的解决方法

为了解决新作业人员达不到组装数量目标的问题,岩手村田制作所通过引入“实时优先作业指示系统”实现了智能工厂化,获得了让新作业人员达标的成果,但改进并没有就此结束。

明内:村田植根于“改进无止境”,即改进不会结束的精神。人们往往会忙于手头的业务,出了成果就满足并止步于此,但我认为聚焦于半年或一年以后并不断寻求改进点非常重要。

制造科制造人员/制造负责人 明内图片
制造科制造人员/制造负责人 明内

东山:虽然新作业人员已经达到了组装数量目标,但经验丰富的作业人员和新作业人员之间的组装数量仍然存在很大差异。想一想“老员工生产效率高的原因是什么呢?”就会产生新的改进意识。

制造科保全人员/主管东山图片
制造科保全人员/主管东山

明内:我强烈地感觉到引进了系统并不等于解决了问题,并且想从更广泛和更深入的角度来观察现场、更加深入地进行思考。

东山:为了查明原因,我们进一步利用设备信息获取工具,创建了新的分析工具。当我们按时间顺序确认组装数量的变化,分析数量减少的时间段、设备的工作状况以及作业优先顺序的遵守情况时,我们发现,在更换材料的时候出现了多次干扰停机(多台设备同时停机)。

明内:对此,我们立即将经验丰富的工人正在实践的干扰停机防止诀窍纳入系统的作业设计条件,并将其反映到优先顺序中。由此,我们成功填补了新作业人员与经验丰富的作业人员之间的差距,而且,我们还将熟练掌握作业所需要的时间缩短了约8成。

从进一步改进的意识产生的分析工具方面的举措告诉我们:通过沟通可以看到解决问题的启发。而且,正如“改进无止境”所说的那样,智能工厂化可能没有尽头。

明内和东山图片

4. 智能工厂化带来的视点和思考

引入该系统花了大约8八个月的时间。东山先生回忆说:“协调设备之间的信息并进行调查和分析花费了很长时间,令人沮丧的日子一直在继续”,不过,他也说引入成功后也相应地更加高兴。

东山:在引入试验的三到四天后,早上上班的时候,明内兴奋地跑过来说到“成功了!经验丰富的员工与新员工之间的差填补成功了!”。当时的兴奋我现在还记得。

岩手村田制作所通过智能工厂化取得了成果。他们2人异口同声地说项目的要点是“信息共享”和“沟通”。

东山:岩手村田制作所内有一个公司内部网站(电子公告板),用于共享各种信息,可以在其中查看与智能工厂相关的事例。这样就可以调查自己关心的或不了解的内容,也可以向负责人咨询并提出疑问。

明内:村田整体也有这样的信息共享网站,由此积极分享事例和诀窍。此外,此次的实时优先作业指示系统利用了村田的公司内部系统,因此,能够一边得到相关负责部门的支持和建议,一边推进项目。

关于沟通,他们说反复对话很重要,就像从对作业人员的访谈中获得诀窍的分析工具那样。

东山:保全人员的作业人员也使用系统和工具进行预测性维护,并在每月召开1次的分享会上与所有作业人员分享进度和目标。智能工厂化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智能工厂化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好处?我认为将这些内容正确传达给对方并获得对方的赞成非常重要。

明内:在分享会上,我们留出了部分时间让大家谈谈作业人员正在思考的事情和现场面临的问题,此次系统/工具的引入带来一种变化。问题得到解决后,作业人员的心情得到放松,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生产率和质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由此还产生了“下次试试这个”等改进的想法。智能工厂化为作业人员带来了新视点,加深了他们的思考,或许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明内和东山图片

5. 通过智能工厂化提升人的价值

在智能工厂化过程中,人们往往将重点放在使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机器人等尖端技术,但以“人”为起点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明内和东山说到。

明内:如何才能消除经验丰富的作业人员与新作业人员之间的熟练程度差?如何才能减轻作业人员的身心负担?我认为在智能工厂化中重要的是要有解决“人”的困难和烦恼的视点。

东山:当我个人被问到为什么要持续改进时,我的回答是为了消除繁琐的事情。改进是很困难的,但如果能做到,日常作业可能会减半甚至变得更少。我认为不应该忘记“因为它很繁琐”、“我想更轻松”这些人的视点。

明内:今后,我想尽可能地简化只能由人完成的作业,让机器和工具接管。考虑如何实现这种想法、如何改进这种想法才是人应该做的事情。我认为通过研究机器、工具和人的作用,将明确只有人才能做到的事情,提高只有人才能拥有的价值。

东山:无论机器和工具发展到什么程度,用于构建系统的想法和诀窍都是由人想出来的,采取改进措施的也是人。推进智能工厂化也需要人的想法,同时,通过智能工厂化,让作业人员得到放松,能够专注于产生想法。如果能实现这样的未来,那就太好了。

相关文章